“谢毛军门,谢大哥。”
    黄石把酒一饮而尽:“小弟也祝大哥前程远大。
    更要祝毛大人建功立业,青史留名。”
    帮助多是因为同情,而同情来自理解,或者是来自共鸣,应该是这个道理吧?
    黄石搜刮心肠地想了几个励志的诗,可惜没有很适合的,本来他是打算用以前的典故,这样毛文龙理解起来不会有误解,但是限于文学水平,他只好也剽窃一下后人的著作了。
    借着酒意黄石喃喃念道:“丈夫只手把吴钩,三千里外觅封侯。”
    见好就收,多余的诗句不要拿出来画蛇添足。
    这个诗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人臣完全可以用。
    没有毛爷爷诗词里的王霸之气,也就不会被人当反贼抓起来,黄石觉得毛爷爷的诗词,一首也不能用,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。
    黄石念完以后,毛文龙端着手里的酒碗似乎呆住了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,盯着黄石看了两眼。
    但也就是一瞬而已,毛文龙立刻放下了酒碗拍起手来:“好诗,正是男儿气魄,是黄游击写的么?”
    “不是,是末将以前听别人念过的。”
    这个黄石可不敢胡吹。
    古文没有标点,给文章断句是一个文人的基本素养,而做词赋诗则是高级技巧,两者差不多相当于识字和写博士论文的关系。
    一个断句都不流畅的现代人,哪怕一口气扯出再好、再多的诗词,也肯定会被认为是抄的。
    就好比现代人看到一个不识字的人,手里拿着再多的一流书法作品,也肯定知道不是他写的,而只可能是偷来的。
    黄石前半辈子一直用标点符号,虽然在这个时代适应了几年,但他断句还是很生硬,所以也没胆子去扯什么诗词。
    “噢,谁的诗,叫什么名字?”
    黄石耸了耸肩:“末将也只是记得内容,名字早就忘了。”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三千里外觅封侯,三千里外觅封侯。”
    毛文龙把这句诗反复念了几遍,他的理想就是封侯,不过这个志向他并没有在军中宣扬,此时整个东江只有黄石借助历史知识看穿了他的内心。
    “黄游击的理想是封侯么?”
    毛文龙冷不丁地发话问黄石。
    “小子狂妄,让毛将军见笑了。”
    黄石大言不惭地认了下来。
    “原来黄游击有这样的志向啊,”
    毛文龙微笑了起来,这笑容里充满了友善,给人暖洋洋的感觉:“了不起!”
    这笑容让黄石心中一喜,他字斟句酌地说道:“末将曾经是个乞丐,气运不济的时候靠给人算命糊口。”
    这两句话出口以后,黄石注意到毛文龙的表情变得微妙起来,历史上记载少年时代的毛文龙穷困潦倒,也是靠算命、要饭为生。
    “让毛将军见笑了,所谓算命就是骗一口饭吃而已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