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板娘说道:“这是细棉布,质地很好的,得七百文一匹。”
    这么贵!
    宋新桐身上一共也就四百二十文钱。
    老板娘似看出了宋新桐的窘迫,解释道:“敢问姑娘是给家中长辈做衣服还是给自己做?”
    “给弟弟做。”
    宋新桐回答道,“五岁的样子,很瘦小。”
    “夏天一般穿短打便够了,如果说比较瘦小的孩子三尺的样子可以做两三套了。”
    老板娘拿起棉布递给宋新桐,“我觉得姑娘还是选这种棉布比较好,比麻布软和,而且也耐磨,四五岁的小子正是磨衣服的时候,买再好的衣服也经不起他们磨。”
    宋新桐赞同的点了点头,又摸了摸棉布,一般般。
    “而且买这种棉布比较划算,四百文一匹,可以做好多身衣服了,姑娘你也可以给自己做一套。”
    老板娘说道。
    宋新桐还是有些犹豫,朝其他布匹看了看,发现布店里多是白色、青色或是蓝色、红色,颜色比较单调,染工也比较差,稍微好一点的便是绸布了,不过她也不怎么看得上眼。
    “这有这几种颜色?”
    宋新桐问。
    “是啊,我这里的颜色除了比大绣庄的少以外,可比其他布店的多了好几个颜色了。”
    宋新桐点了点头,虽然颜色不怎么丰富,但她手里的钱也只能买这些了,心底算了算价格和尺寸,“那给我六尺青色的吧。”
    先给双胞胎一人做一套,如果有剩下的再给自己做一套。
    “好勒。”
    老板娘利索的裁好布,简单的捆了一下,“可要针线?”
    “不要了,针线家里有。”
    宋新桐记得是有的,好像就放在哪个小柜子里的。
    “那行,一共一百八十文钱。”
    老板娘很快的将价格算好了。
    宋新桐数了数铜钱,递了一百八十文钱过去,“老板娘,你数一数。”
    老板娘数了一下,“姑娘慢走。”
    从布店出来,宋新桐直奔官盐铺子走去,官盐的价格比猪肉还贵,二十五文一斤。
    宋新桐只买了十五文钱的,然后又朝菜市场走去,又找上次卖肉的老板娘买了三斤猪板油,因着买的比较多,老板娘还送了她一个猪肚。
    道过谢之后,宋新桐背着背篓就朝县城门口走去,刚到午时的样子,县城门口还没有什么人要回村,她只能背着背篓走路回去,幸好背篓已经空了,背着走也不废劲儿。
    午时的太阳已经快要到头顶了,晒得人心慌慌的,宋新桐摘了些树叶子做了个草帽,晃晃悠悠的走着。
    “布一百八十文,盐十五,猪板油五十四文,一共花了二百四十九文,还剩下一百七十一文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