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到了晚上便黑呼呼的村子,这天通往河边的路上,立起了一根根照明的火把。
    即便没有灯会,整条路依旧显的热闹非凡。
    有人潮的地方就有钱潮。
    脑筋动得快的人家,这晚就会来道路边摆摊。
    卖河灯的有、卖糖葫芦的有,还有蕃薯糖、桂花糕、芝麻饼、凉水之类的,甚至一些小孩儿玩得竹编或木雕玩意儿。
    过节么,是小孩最开心兴奋的时候,这生意肯定有赚头。
    而三三两两、结伴往河边走的村人们,手里也各自提了河灯。
    大部分都是最便宜的白纸糊的,弄成莲花盏的模样。
    要都点上了放往河中央,朵朵带着光晕的白莲乘着河水上的波光缓缓飘动,画面绝对非常罗曼蒂克、诗情画意。
    莫怪这中秋之夜,还能有相亲功能了。
    原身记忆里有不少和苗远中秋在河边相遇的画面。
    所幸不是亲身经历,苗禾能知道有这事,感觉是模糊的。
    如今他被杨大郎紧紧牵着,脚步轻快,新鲜好奇,看什么都觉有趣。
    咬着方才买来酸甜滋味的糖葫芦,苗禾吃的乐孜孜。
    这里头的果子放的不是山楂,而是腌过的乌梨,酸涩多汁的果肉搭配甜滋滋的糖衣,与山楂版有着不同美味。
    “好吃呢!
    我们好像也没种上这小梨子了。
    回头得把这个子儿留着,别丢。”
    杨大郎一听,手就伸到苗禾嘴下。
    “给我。”
    一副要接苗禾嘴里的子儿的模样。
    苗禾脸一红,“我自己来啊。”
    “不用,我拿。”
    见人一副坚持模样,苗禾乖乖吐了,接着把手里的糖葫芦靠向杨大郎。
    “你也吃啊,还有两颗,真好吃的!”
    “恩。”
    杨大郎没用手接,自自然然低头刁了颗糖葫芦去。
    这般亲昵又自然的举动,可把旁人看的眼睛一飘一飘。
    毕竟两人外表,在村里都算出挑。
    苗禾就不用说了,养的越是白嫩的肤色,在灯火下晕出瓷器般的光晕。
    眉眼弯弯的五官,一直笑模样的,无愧被说是比女娃子笑的都好看的哥儿。
    至于杨大郎,如今穿了身不错的衣服,竟是格外好看。
    纠结的肌肉被衣服修饰成了高大挺拔。
    一脸狰狞的疤,也不知是不是晚上视线不好,瞧着像是不那么明显了。
    而人一退了疤,端正深刻的五官线条,登时显了出来。
    许多人都有些诧异,原来这杨大郎,还长的算不错的啊。
    更何况这对年轻夫夫还是最近村里火红的话题焦点,怎么都让经过的人看上一眼两眼。
    其中,自然包括在暗处的闽春。
    闽春今天是陪着他阿娘来的,而他预定的夫郎苗远,呵,可不在村里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